

风雨同舟护家园:虹口全力迎战“竹节草”
本报讯(记者综合报道)台风“竹节草”来袭,虹口全域严阵以待,风雨同舟守护家园,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未雨绸缪:提前织密防汛防台防护网
台风“竹节草”的脚步尚未临近,虹口区各街道与相关部门已进入“临战状态”。
7月29日20时20分,当记者抵达四川北路街道办事处时,一楼大厅里的防汛物资已整装待发:两台抽水泵静静伫立,数把雨伞、数件雨衣整齐排列,安全带等应急装备随时可取用。“我们早就把膨胀袋和抽水泵分发到各个居委会了。”社区管理办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多伦路201弄小区这一易积水“痛点”,街道不仅安排了联络员专人盯守,还协调第三方人员开展定点巡查,确保积水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在防御体系构建中,“协同”成为关键词。四川北路街道提前调度社区平安办、社区管理办、城运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及医疗救护等多支力量,形成联动机制;街道科室、居委会、联络员严阵以待,从宣传提醒到隐患排查,层层压实责任。而在吉祥居民区,65年的老住户张国海化身志愿者,和居委干部一起拿着喇叭走街串巷:“台风天要关紧窗户,阳台别放花盆……”这样的安全提示,连日来在里弄中反复回荡。居委会还逐户上门排查,对老化线路、松动窗沿等问题当场提醒整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嘉兴路街道则聚焦“全域覆盖”。街道工作人员逐户走访沿街商铺,检查店招店牌牢固度、伸缩雨棚安全性,对存在松动的立即要求加固;在榆兰新村等重点防汛点位,工作人员提前架设排水设备,清理建筑物立面的松动构件;新陆居民区的居委干部联系独居、孤老等高龄老人,提醒做好防台准备,减少外出。垦业居民区联合物业协助居民将阳台外的绿植移进屋内,关好门窗,做好安全措施。对堵塞的下水道排水口进行疏通,确保雨水能顺利排走。
在北外滩消防救援站内,消防员们对执勤车辆展开彻底检查。他们认真查验发动机运行情况、制动系统、雨刮装置等重要部件,对任何可能影响车辆在恶劣天气中行驶的细节都格外留意,务必让每辆消防车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与此同时,对防汛必备的橡皮艇、救生衣、安全绳、排水泵等物资,逐一检查调试,确保性能可靠,可随时投入救援。
彻夜坚守:一线岗位上的“不眠之夜”
7月29日20时00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将台风蓝色预警升级为黄色预警。此时的四川北路街道城运中心指挥大厅灯火通明,街道主要领导正带领工作人员参加全区防汛防台视频会议。同一时间,吉祥路84弄的居民志愿者张国海和居委干部仍在小区里巡查。
21时09分,记者来到欧阳路28弄新文苑小区。“我们已提前对小区内的排水管道进行了全面疏通,仔细检查了外墙雨水落水管和空调排水管的情况,并更换了三处共约50米的老化管道。”上海羡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施超说,此外,公司所辖的4个小区均已安排项目经理和维修人员现场值守,保持通讯畅通,防汛防台所需的各类设施设备也已全部准备到位,如若出现突发情况,将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
随着时间推移,天空飘起细雨。22时,吉祥苑物业经理、维修人员与吉祥居委干部一同逐层检查楼道窗户是否关闭牢固,并前往地下车库查看抽水泵运行情况。“抽水泵是地下车库的最后一道防线,尤为重要。”上海虹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业经理王毅炜说。
这样的场景在虹口区多个社区同步上演。香港丽园居民区的居委干部检查地下车库的挡水板是否安装到位;天虹居民区通过微信群实时推送台风动态,提醒居民“睡前再检查一遍门窗”;海伦居民区对辖区内高空抛物隐患进行排查,并联合物业对社区内树木进行加固,对小区排水设施和防汛物资进行检查。
7月30日5时30分,台风“竹节草”在浙江舟山登陆,上海雨势渐大。四川北路街道城运中心的监控大屏上,17个易积水点位的画面轮流切换。6时36分,值班人员发现乍浦路附近一棵竹子被吹倒,横在路边。指令迅速下达。20分钟后,现场传来消息:竹子已清理,道路恢复通行。
全域联动:筑牢台风防御的“铜墙铁壁”
7月30日,受天气影响,东余杭路213号附近一棵行道树倾斜,横压在架空线上;几乎同时,武进路吴淞路公交站旁,另一棵树木也摇摇欲坠;街头巷尾,穿着雨衣的环卫工人正猫着腰,用火钳扒开排水口的落叶……这就是虹口的早晨。
在市民看不见的战线,一场与台风的较量早已悄然打响。
台风来临前,市政养护人员对易积水区域及重点路段雨水口全面清捞,提前清理周边落叶及挂篮垃圾。台风期间,他们进一步加强巡查,在重点点位周边部署防汛三脚架,4辆移动泵车同步驻点待命,随时应对突发险情。
29日夜30日晨,环卫应急队伍坚守岗位,实时监测积水、树木倒伏、设施损坏等险情,确保第一时间处置。7月30日一早,他们更是第一时间清理排水口,确保排水畅通。
建设工程方面,全区26个土建工地已全面停工,2991名工人已有序安全撤离至安置点。区建管委连日来对区内土建工地的深基坑、大型机械、临时用电、脚手架等开展隐患排查,要求各项目的防台防汛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储备落实到位,并对全区468栋玻璃幕墙楼宇完成全覆盖巡查,第三方抢险队伍24小时待命,应对玻璃破损等紧急情况。
区国动办则紧盯地下空间,现有人防工程口部沙袋堆垒、防汛栏板就位,排水泵正常工作,严防“水漫金山”。
30日下午2点左右,暴雨倾盆,公平路连廊处的路面积水在短时间内快速上涨。该路段本就车流量较大,又紧邻北外滩来福士车库出口,积水很快导致车辆拥堵。作为该易积水路段的点位长,区建管委和北外滩街道有关同志立刻组织防汛抢险队伍,架起抽水泵强排积水。
与此同时,交警部门迅速增派警力在现场指挥交通,引导车辆有序通行。
然而,由于泄水口宽度限制,泵机工作面不够,抽排工作受阻。现场人员马上想办法,利用锤子、洋镐等工具,人工破除泄水口坑壁,成功攻克难题。随后,抽水泵顺利将积水抽排到临近水位较低的排水井。从发现积水到缓解,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要不是泄水口宽度限制,处置速度还能更快!”建管委有关同志说道。
这样的底气,来自虹口区创新推行的“易积水道路点位长负责制”。今年,虹口区在旅顺路东大名路及附近区域、东长治路公平路及附近区域、香烟桥路(物华路-临平北路)、天宝路(新港路-大连西路)4个重点区域试点“双点位长制”,由区街两级干部共同坐镇。每个点位,不仅有市政抢险人员和泵车、牵引车、工程车等设备驻点待命,还整合了交警、消防、城管等力量,形成排水、交通、抢修“三位一体”攻坚组。
自7月29日晚全市防汛防台响应升至Ⅲ级开始,点位长便第一时间进驻责任区域,统筹物资调度、抢险力量、应急预案等工作。“我们两个点位长采用‘AB角’机制,确保防汛责任24小时无真空。”建管委有关同志介绍道。
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也从重点区域延伸到街道层面。北外滩街道在其他易积水路段安排专人担任点位长,嘉兴路街道则将8处隐患点位纳入网格巡查体系,确保第一时间落实防御措施。
从“被动抢险”变为“主动防控”,点位长制不仅织密了城市防汛安全网,更探索出超大城市防汛治理的新路径。下一步,虹口将在更多区域推广该机制,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虹口样本”。
在风雨面前,各条战线的坚守者们丝毫不退缩。街道的工作人员在城运中心监控实时数据;执法队员不间断巡查沿街商铺;市政养护车的警示灯在雨中闪烁,随时准备应对新的险情……正如一位居委干部所说:“居民睡得踏实,我们就不算累。”这场与台风的较量,有了这些坚守,城市的安全防线坚不可摧。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