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专版
2025年07月18日

谋篇“十五五” 共话新标杆

——区人大代表为“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建言献策

编者按

 

4月至6月,虹口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市人大常委会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聚焦全面创新、夯实基础,聚焦拼经济、提效能,聚焦助力全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质量,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精选8个专题,切实开展“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专题调研。其间,召开由常委会主要领导主持的座谈会8场,深入部门、单位、基层一线实地走访调研100余次,依托“家站点组”和“直通人大代表”线上平台组织代表建言献策200余人次,向居民群众发放问卷680余份,汇总代表、群众意见建议500余条。这些建议总结了虹口“十四五”既有特点和相对优势,力求尊重虹口传统,充分利用虹口现有的资源,提升虹口现有层级,体现奋力一跳的特色,为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提供了很好借鉴。现将部分代表建议摘录如下。

 

 

 

 

一 关于推进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建设,提升法律服务能级

 

 

范铭超 区人大代表、上海仲裁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十五五”期间,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建设要更多体现国际化视野。在保障国内企业海外利益方面,要引导法律服务机构深入研究企业需求及境外法律规定,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法律服务产品。在培养国际法律人才方面,既要加强国际规则的学习,更要注重在工作实践中运用国际规则,通过引进国际组织的办事机构或分支机构、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等方式,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提供成长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对外战略。

 

 

田波 区人大代表、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党委书记

“十五五”期间,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建设的目标定位需要进一步清晰,从区位优势出发,体现差异化发展思路。要积极构建法律服务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链,促进法律服务港的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升级。要完善对法律服务机构的保障体系,将支持北外滩发展的各类资源共享共用于法律服务港,打通法律服务与企业需求的供给通道,举各方合力支持法律服务机构拓业、展业。

 

 

徐炜 区人大代表,上海市震旦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高级合伙人、专职律师

“十五五”期间建设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要加大引入优质国内律师事务所以及国际律师事务所代表处力度,支持做大做强,在机构形态、服务模式等方面积极创新、增强集聚度和显示度。引导律师事务所加快国际化发展布局,促进律师事务所拓展“专特新”服务领域,创建专业型、涉外型律师事务所,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企业“走出去”战略。

 

二 关于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推动北外滩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

 

 

陈建立 区人大代表、天翼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党总支书记

“十五五”期间,虹口在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要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对标发达国家已有的发展模式,通过持续培养专业人才,以航运保险为切入口加大北外滩航运与金融间融合;通过金融科技服务应用和提升科技金融风控能力,激发虹口金融机构集聚效应。

 

 

梁之平 区人大代表、龙马国际集团CEO

“十五五”期间,要积极发展大文化产业,促进大文化产业成为虹口经济发展的第三极。一方面是“树品牌”,可通过“吸引国际级大师落地虹口——挖掘虹口文化内容——拓展产业生态链条”这一发展脉络,打造国际级北外滩文化品牌;另一方面是“带流量”,要高度重视体育赛事、体育休闲产业等细分产业,着力打造大文化产业中最具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双赢的核心板块。

 

 

张尔东 区人大代表、上海众华律师事务所管委会成员、高级合伙人

“十五五”期间,要进一步增强区域商业活力与竞争力。积极引入二次元文化、电竞娱乐、沉浸式展演等新兴业态,结合本地文化资源与主题IP孵化,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精准营销,打造具有社交属性和互动体验的新型消费场景,增强对Z世代年轻群体的吸引力,推动传统商业空间向年轻化、多元化、体验化方向转型,打造具有全市影响力的潮流消费地标。

 

三 关于影响“十五五”期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因素的预测分析

 

 

周卫忠 区人大代表、上海琳方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副主任会计师

“十五五”期间,要充分利用区内丰富的高校院所企业资源、专业服务资源等,把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创新企业作为“十五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夯实高活力“底座”企业,进一步集聚数量众多、成本低、创新快、对市场反应灵敏的中小企业。把科技服务、法律服务、人力资源、文化创意、设计、甜蜜和银发等特色服务与区内总部资源、商旅文体资源、空间资源结合起来,形成区域特色。

 

 

丁秀丽 区人大代表、上海曲阳医院院长

“十五五”期间,要大力提升一、二级医院诊疗能力,使85%以上常见多发病在基层解决;把家庭医生工作做实,使患者能获得更好的咨询、解疑、释惑的帮助和服务;对家庭医生进行全覆盖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使之能更好为百姓开展心理咨询;鼓励基层医院下社区开展健康保健讲座、咨询等,加强百姓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使医院由治疗为主向防病为主转型;加强国家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政策的宣传,同时对集采药品和耗材的生产供应质量严格管控。

 

 

舒海奕 区人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虹口支行党委书记、行长

“十五五”期间,要以更大力度加快绿色转型发展。集成光伏与立体绿化,加快老旧小区节能升级,在有条件的区域试行集中式的光伏加储能充电站建设,一方面更好满足新能源车的充电要求,另一方面在天气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无形中将新能源车作为了储能的手段,减少对电网调度管理压力。

 

四 关于优化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环境,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赵新红 区人大代表,上海安悦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十五五”期间,要深度融入市级科创布局,主动承接重大设施功能溢出,建设生物技术、绿色低碳等功能性平台。推动中心城区与临港、张江错位互补,构建跨区域协作链条。创新载体服务模式,在核心区打造“硅巷型”街区与“复合型”垂直园区,推广“基金+基地”,推动低效楼宇改造适配产业需求。建设新技术体验节点,打造科技文化融合示范场景。加强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接,促进标准互认与要素流动。

 

 

李莹晖 区人大代表、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十五五”期间,为强化要素保障,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要持续优化科技金融生态,推动金融机构开发适配科技企业的信用模型和创新金融产品。深化人才服务机制,建设顶尖人才库,深化校企共建,协调投资机构定向支持人才项目,培育复合型梯队。完善制度保障环境,探索建立技术经纪人执业互认机制,培育专业服务队伍。试点数据跨境等领域“合规托管”服务,为企业提供风控支持。通过精准金融供给、立体人才培育和制度创新,夯实发展根基。

 

 

朱雯迪 区人大代表、寰辰(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十五五”期间,要升级科创服务,打造一流营商与品牌生态,打造专业化服务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升级智能政策匹配平台,融入杭州“服务三到”理念,实现需求精准响应。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与标准升级,利用数据共享和智能辅助提升审批效能。创新监管服务,建立企业合规发展正向激励机制。打造科技创新主题活动矩阵,依托大赛和硅巷载体,畅通政企沟通,搭建行业交流平台,集聚投资机构、协会和服务资源。

 

五 关于应对社会风险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章雷 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副主任(不驻会)、上海冠东房地产开发中心总经理

城市社区作为各种政策的落实点、各种资源的交汇点、各种组织的落脚点,在社会治理中的重心地位和兜底作用日益凸显,成为风险发生和风险治理的最前线。“十五五”期间,一是强化平时预防,构建常态化风险防控体系,强化风险监测预警、矛盾调处化解、安全教育宣传、资源储备保障等功能。二是强化战时应对,建立应急响应处置机制,强化应急指挥调度、信息快速传递、资源统筹调配、灾后恢复重建等功能。

 

 

雷国兴 区人大代表、嘉兴路街道安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建立标准化处置流程,确保应急保障工作规范十分重要。“十五五”期间,要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操作规范和时间节点,建立起统一的应急工作语言和行动指南,形成标准化的处置流程。要根据各类风险不同特点,将复杂的应急处置工作分解为标准化、模块化的操作步骤,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板,以确保不同人员在面对同类风险事件时,能够采取一致且科学的处置方式,减少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失误,提高应急处置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舒菊芳 区人大代表、江湾镇街道第二市民驿站站长

“十五五”期间,在应对社会风险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建立一支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基层党组织为依托,整合体制内外力量并广泛吸纳社区爱心人士的队伍,是构建安全防线的重要基础。要在体制内队伍基础上,用好体制外社会力量,动员招募社区党员、居民代表、物业人员等作为社区志愿者;通过引入专业机构如安全技术服务公司、心理咨询机构等,为社区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承接特殊人群帮扶、矛盾调解等任务。

 

六 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探索社区长期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魏娜 区人大代表、广中路街道横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十五五”期间,要根据居家和社区养老已逐步融合的现状,以长期、便捷、可持续为目标,结合“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国家试点项目实施,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建设触手可得的服务系统,既可清晰而便捷地方便家庭和老年人申请办理,也可更好为机构养老床位的精准预测打下基础。

 

 

余国强 区人大代表、上海康而寿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十五五”期间,一方面,要针对家政服务、文化娱乐、心理慰藉、陪诊就医等社区居家养老需求,探索“物业+养老”模式,立足多供给、更丰富、高品质,开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品,提供更为便捷的各类养老“微服务”。另一方面,统筹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登记、服务、投诉等功能设置;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共享老年人基本情况数据并进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匹配,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推进为老服务定制化、便捷化。

 

七 关于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推动虹口绿色化转型

 

 

顾爱华 区人大代表、致公党虹口区委副主委、上海长远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十五五”期间,要进一步聚焦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加大问题破解力度,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加快完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落实好规划用地保障,扎实推进可回收物点、站、场的提升改造和规划建设。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快递包装“瘦身”,遏制过度包装,加大可循环快递包装等绿色产品的推广力度,深入推进源头减量。

 

 

邹馥庆 区人大代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机关党委副书记

“十五五”期间,要进一步聚焦“无废文化”,加大培育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充分发挥各类宣传载体作用,积极推广“无废”理念,扩大志愿者队伍,依托“上海碳秘馆”提升公众知晓率、认同感和参与度。深化机关、医院、校园、楼宇、园区等领域“无废细胞”建设,推动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加强再生产品显示度,生动形象地向居民传递“无废城市”理念,提升居民获得感。

 

八 关于优化人大代表结构,助力“十五五”发展

 

 

江韡 区人大代表、上海市长青学校党总支书记

“十五五”期间,虹口经济、社会等领域面临新挑战、新需求,对代表素质水平和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在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同时,针对新任代表,要强化政治意识、人民意识、法治意识和履职基本规范;针对连任代表,要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开展履职能力迭代升级培训;针对不同专业领域代表,要开展精准化针对性培训,拓展专业深度,增强履职实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