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毕业生王哲!
■本报记者 刘 洋
这个毕业季,刚刚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王哲做了一件大事。
7月2日,经过5个小时的采集,23岁的他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名血液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成为上海市第640例,虹口区第2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学业救人两不误
高中时,王哲第一次接触造血干细胞捐献。当了解到不会对捐献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却能拯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时,王哲决定自己也要出一份力。2020年,在学校红十字会和虹口区红十字会联合招募造干志愿者入库的活动中,王哲毫不犹豫地留存样本、登记入库。
曾经许下拯救他人的愿望,如今真的有了回响。三年多时间过去,概率极低的“髓缘”找到了王哲。面对能够给予血液病患者重生的机会,即使正值紧张繁忙的考研、毕业季,这位勇敢的青年依然毫不犹豫地说了“我愿意”,并努力抽出时间,积极配合体检和高分辨配型。
付出的努力没有被辜负,如今,接到复旦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王哲,也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现在心里非常踏实,两件一直惦记着、期待着的事情都完成了,我很高兴!”王哲笑着说。
一家三口全入库
血液采集室里,王哲妈妈不时替儿子掖掖被角,爸爸在一旁陪儿子聊聊天。父母的支持与鼓励,无疑是让王哲毫无后顾之忧投入捐献的力量来源。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也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我和孩子妈妈没有等到的缘分,他遇到了!”王哲爸爸告诉记者,原来,当年王哲决定入库时,曾向父母寻求意见,没想到反而得知了父母都是红十字会入库志愿者的消息。
十几年前,作为教师和医务工作者的王哲爸爸和妈妈,分别参与了单位组织的入库活动。默默入库的他们,甚至不知道对方也做了同样的事,直到决定入库的儿子谈起,大家才发现,原来一家人,在不同的时间做了相同的选择。
“知道爸爸妈妈也曾入库后,真的很惊喜,感觉自己做决定都更有底气了!”回忆起自己入库时的情景,王哲依然记忆犹新。配型成功后,爸爸妈妈帮助王哲一起查资料、做功课,在王哲做出捐献决定后,更是毫无保留地支持。
“他在我们心中一直是最棒的,我们也是他心中最好的。这个不用说,我们心里都知道的。”王哲爸爸看向病床上的儿子,眼里满是骄傲。
成功捐献19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王哲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