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12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副刊
2023年12月01日

在仙台寻觅鲁迅踪迹

■ 于 强

日本仙台鲁迅研究会事务局长佐藤弘康先生邀请我有机会去仙台访问。鲁迅在仙台留学过,去那儿寻觅鲁迅的踪迹也是我的愿望。

2023年9月中我在东京时,晚辈叶丹正好来东京出差,便陪我乘坐新干线去了仙台。

佐藤先生带着他的朋友日中友好协会宫城县联合会副会长高桥礼二郎先生在仙台站迎接我们,便驱车载着我们直驶位于市中心的东北大学史料馆二层的鲁迅纪念展示室。

一进门就看到一幅鲁迅(周树人)的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时放大照片,他身着校服,意气风发,神采奕奕。室内的展柜和展示版陈列着周树人的生平和他在该校有关史料,其中有周树人名字的花名册、他入学时的照片、入学志愿书、一年级的学生成绩表、与同宿舍同学和同年级同学合影照片、他的老师藤野严九郎教授照片和他为周树人添改的笔记仿制品、他在该校就读的阶梯教室照片和当时在此教室用过的幻灯机照片、他的退学通知书、藤野教授与周树人惜别时赠送的题字照片、仙台医专同学与他惜别合影照片等。

展板有这样的介绍:“1904年(明治37年)一位中国留学生心怀学医的志向,来到东北大学的前身‘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的名字叫周树人,就是之后创作了《狂人日记》《阿Q》等作品,为中国文学带来新鲜气息,作为中国代表思想家活跃于中国文坛的‘鲁迅’。”

鲁迅开始选择学医救国,后来他又毅然改为从文救国。展示板又有这样一段文字:“根据鲁迅小说《呐喊》自序所述,医科学生周树人踏上文学道路是因为他在仙台医专二年级时,在课堂上看到有关日俄战争幻灯片中国民的样子……”那是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心事浩茫连广宇”,认识到学医救国不如从文救国,迈出了人生道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也是人生重大转折。从此,他以锐利的笔锋揭露黑暗,唤起民众,发表了一篇篇一部部旷世之作,成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文化战线的民族英雄。

东北大学还保留着鲁迅曾经就读的阶梯教室。有一幢白墙青瓦的旧平房,外面用铁丝网围着。从一个小门进去,走进屋子,可以看到阶梯教室,鲁迅曾经在这儿聆听老师讲课,曾经在这儿观看幻灯片心潮激荡而改变,由从文到从医的人生……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该校前身的校门,斑驳墙体上有“第二高等学校”的字样。鲁迅曾一次又一次踩着台阶跨进校门,校园内曾留下了他无数的脚印和身影。他是怀着理想跨进校门,抱着伟大的使命告别了东北大学,踏着归国的征途,“我以我血荐轩辕”。

日本人民敬仰他,怀念他。他曾在仙台居住过的住宅仍然保存着,佐藤先生驱车陪我们去参观。在静谧的树林公路旁边,有一幢木质结构平房,白墙青瓦,被绿树环抱,屋子前面地面铺着一层洁白的石子,一块竖立着木板,上面印着鲁迅的照片和他的生平,介绍这是他曾经在此居住过的房屋,供人们参观瞻仰。

佐藤、高桥先生还驱车带我们拜谒了鲁迅纪念碑。纪念碑坐落在仙台博物馆的右侧,一块黑色高4.5米、宽1.7米、重约10吨的大理石,为仿中国汉代石碑,矛形形状,上面刻着郭沫若题字“鲁迅之碑”,石碑的制作和雕刻均为日本著名艺术家。

该碑是1959年宫城县日中友好协会为了让后人不忘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佳话提议募捐建碑,碑建成后于1961年举行了鲁迅之碑揭碑仪式,鲁迅夫人许广平专程前来参加,并且在碑的左侧植树纪念。据说每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纪念日)人们前来向纪念碑献花,缅怀鲁迅先生。

在鲁迅之碑左侧不远处,还立着一尊鲁迅铜像,表现出鲁迅浩然傲骨之气和坚忍的精神。铜像下面有文字说明,此铜像是由鲁迅家乡的绍兴市人民政府,为纪念他诞辰120周年所捐赠,赞扬他的功绩,同时作为两市友好的见证。

巍巍群山向鲁迅致敬,茫茫林海为鲁迅拥抱,山高水长,鲁迅是中日人民心中的丰碑,他永久活在中日人民的心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