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11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副刊
2023年11月17日

我在世界会客厅

■张林凤

 

北外滩这片神奇的土地,似乎与生俱来“世界会客厅”的潜能,被认为国门开启的原点,在时光年轮飞速驰骋至21世纪20年代,上海的百年风华和改革开放,成就了北外滩壮阔的观景台。

纵览世界会客厅,新中国成立后变身为扬子江海军码头,中国人民海军在此接待了三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四十多艘外国军舰来访,堪称接待外舰最多的军港。21世纪初土耳其海军舰艇到访扬子江码头,我背着单反变焦相机,组织一批居民到土耳其军舰上参观的情景历历在目。我用简单的英语单词配以肢体语言对他们说:“Welcome to Shanghai”,请他们与居民合影。参观后,我将胶卷送到照相馆加价快印,当天下午就送到了土耳其军舰上,士兵们兴奋地观赏,跷起大拇指:“very Good! very Good!”

扬子江码头在智慧的人民建设智慧的城市中,蝶变为国家级大型公共文化与会议活动的滨江建筑“世界会客厅”,为北外滩绚丽的滨江岸线锦上添花。

北外滩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上海城市滨水空间与建筑的格局在此相得益彰,展现了无限的活力与魅力。相关资料是这样介绍世界会客厅的:这个项目按照“中国故事、上海表达、世界客厅、共筑辉煌”的设计目标,在满足国际级重大会议文化中心的功能基础上,挖掘和传承项目独有的历史底蕴,以“新老融合共生”作为设计理念,将世界会客厅作为外滩的延伸。

我在北外滩居住过二十多年,作为北外滩街道办事处(原提篮桥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工作者,对北外滩有深厚的情感和眷恋。世界会客厅在北外滩闪亮登场,萌动着我观瞻它的兴致。天朗气清的那日,我欣然前往北外滩,欣喜地观赏盈满海派风情世界会客厅。

在世界会客厅的北端,我从西走到东,又往东行到西,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门牌号竟然标注两条路名:从西往东有北外滩路8号和10号;而从东往西有黄浦路188号和118号。因我是个体行动且没有预约不能入内参观,询问保安得知,建筑滨水的南面是新辟的北外滩路。我禁不住为门牌号的创意叫好:世界会客厅以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凸显城市新地标的虹口样本,既具备国际高端视野又满足民俗文化心理。在这座具有沧桑历史而今气势恢宏的建筑前,我感觉自己似沧海一粟可以忽略不计,又似盈千累万拥有博大情怀。仰望眼前清水青砖、清水红砖两截三段式的外立面建筑,我思如潮涌,北外滩开发建设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20世纪末至21世纪一十年代,我连续三届当选为虹口区人大代表,亲历了北外滩改革开放的激情岁月。2002年,上海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生产之江”向“生活之江”转型的重大战略决策。地处一江一河黄金水道区域的北外滩居民奔走相告。2003年北外滩北侧地块房屋征收启动,正式拉开了北外滩开发建设的大幕。

北外滩的美好前景振奋人心,项目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这片区域以老式旧里居多,彼时房屋征收政策法规还在试行探索中,仅房屋征收一项,就被人们戏谑为“比啃天书还难”。但是,二十多年来,经过北外滩一轮又一轮的领导者、建设者、守卫者的不懈努力,在居住者的积极参与配合下,北外滩华丽转身为黄浦江、苏州河畔靓丽的风景线。

回想当年,我在飞虹路虹口区政府底楼大厅里,参观过北外滩开发建设成型后的模型;在北外滩多个建筑工地上,参观过正在夯实地基抑或建到一半的楼宇;当我踏上建成后的白玉兰大厦和国际客运中心参观时,抑制不住的自豪感和美好憧憬油然而生。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从“东大名路航运一条街”,行进至北外滩航运和金融双重承载区,再有世界会客厅的横空出世,乃至将擢升浦西480米的制高点新地标。我想说:“世界会客厅”是世界的,也是北外滩的,更是我的。此处有我的希冀,我的奉献,我的情怀。我在世界会客厅为北外滩骄傲,为所有为打造世界会客厅作出贡献的人们骄傲。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